3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China’s Productivity Slowdown and Future Growth Potential》由 Loren Brandt 等人撰写。论文指出中国过去四十年经济增长显著,但近年来生产率增长放缓。研究通过宏观和微观数据,分析了放缓原因,并探讨了增长潜力与政策建议,对理解中国经济发展及制定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核算
- 增长贡献因素分析:在标准增长核算框架下,利用柯布 -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初期,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突出,1979 - 1988 年 TFP 年均增长 3.5%,1979 - 2008 年年均增长 3.1%,推动了人均产出增长 。而 2008 年后,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积累,TFP 增长急剧下降,2009 - 2018 年仅为 0.7%。
- 资源再分配与部门内增长:资源在部门间的再分配和部门内的生产率提升都对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意义重大。1979 - 2018 年,部门内生产率增长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年均贡献达 5.7 个百分点,劳动力在部门间的流动也有贡献。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但近年来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放缓 。
- 生产率增长放缓的因素
- 制造业企业层面:制造业企业数据显示,近年来市场进入和退出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不如 21 世纪初。新企业进入率在 2004 年后下降,且部分新进入企业的生产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998 - 2013 年,制造业 TFP 增长主要源于新企业进入,但 2007 年后新企业贡献消失 。
- 制造业国有部门的作用:过去 40 年,制造业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但 2007 年后其绩效出现恶化。尽管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资本和劳动回报率、TFP 方面的差距曾缩小,但 2011 年后国有企业资本回报率差距再度扩大,且国有企业相对盈利能力下降,负债相对增加 。
- 区域生产率差异:中国各省份间企业的回报率存在显著差异,西部省份企业的资本和劳动回报率低于中部和东部省份。2007 年后,多数地区 TFP 增长大幅下降,南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小 。
- 总体投资和信贷效率下降:TFP 增长恶化,GDP 增长更依赖实物资本投资,但投资回报率降低,增量资本产出比上升。公共投资刺激导致企业杠杆率高企,信贷流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金融风险 。
- 中国仍具较高增长潜力:中国人均收入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在市场汇率和购买力平价(PPP)方面都较低。中国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与全球前沿存在差距,TFP 不到美国的一半 。不过,中国可通过技术转移、管理实践学习实现追赶型增长,还需继续投资人力资本,且私人资本增长空间较大。
- 政策建议:中国可通过深化改革提高生产率,如加强市场机制,推动低效企业退出,提高市场进入和退出效率 。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减少对高生产率部门和企业的资源挤压。改革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标准,强化预算和债务管理。建立有效机制解决地方政府和银行的债务困境。
周期仁:中国做对了什么
(1)包产到户不是新生事物





Barzel, Y., 1977.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slavery.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0(1), pp.87-110.

